北地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503|回复: 1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复制链接]

3335

主题

3463

帖子

87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3
发表于 2023-4-17 13: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楼    材料学院导师列表
二楼    张以河 教授

三楼    房明浩 教授
四楼    刘艳改 教授
五楼    廖立兵 教授
六楼    黄朝晖 教授
七楼    吴小文 教授
八楼    闵  鑫 教授

九楼    丁  浩 教授
十楼    黄洪伟 教授
十一楼  梅乐夫 教授
十二楼  吕国诚 教授
十三楼  李金洪 教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95

主题

3500

帖子

114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48
发表于 2024-1-21 15: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以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长
  
研究方向:(1)高分子复合材料。包括介电储能光电功能薄膜材料、石塑/木塑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3D打印材料、保温绿色建材、生物医用材料、绿色包装材料等。 (2)光催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环保和新能源应用,包括镁电池应急电源、锂电/超级电容、产氢、水处理、空气净化、自清洁、传感器等。 (3)固废利用与矿物复合生态环保材料。包括:1)赤泥、尾矿、硼泥、废纤维纺织品、废橡胶/塑料、污泥/废农林生物质、化工废渣、冶金烟尘等固废综合利用、尾矿3D打印固废绿色建材;2)石墨、云母、玄武岩、白云岩、水镁石、凹凸棒石、膨润土、硅藻土、蛭石、珍珠岩等非金属矿全产业链综合利用技术及绿色矿山建设。
  
ResearcherID:Y-3216-2019  zyh@cugb.edu.cn
  
ORCID:0000-0002-1407-4129
  
成果量:627    被引频次:1,898    H指数:22    G指数:31
学术头衔:泰山学者
  
个人简介:张以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资源综合利用与新材料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非金属矿物与固废资源材料化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非金属矿物与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自然资源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学术任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矿物复合材料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废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理事、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理事兼全国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专委会理事和专家委副主任。           分别于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历任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工程师、高工、科技委委员兼秘书、科研发展总体规划;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美国南他科他矿业理工学院研究科学家,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荷兰屯特大学、加拿大国立科学院能源材料研究所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矿物复合材料及其环境能源生物应用”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领域的教学与科研,主持和参加4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参与编制国家有关行业的新材料发展规划、复合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战略及发展规划、标准等。共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在Adv.Mater、Adv.Func.Mater、Nano  Energy等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9篇),H-index   54,累计被他引12000余次,入选科睿唯安2019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powered  by  Web   of  Science);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陆续实施成果转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第一或主要完成人获多项省部级科技奖,编著《矿物复合材料》、主编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复合材料学》、《材料制备化学》,合著《超细粉体技术》、《工矿业精细化学品化学》、《纳米技术与纳米塑料》等专著或教材。此外,还被邀请作为多家国际期刊的论文同行评阅人。
  
学术兼职: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资源综合利用与新材料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非金属矿物与固废资源材料化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非金属矿物与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主任、自然资源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学术任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矿物复合材料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废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理事、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理事兼全国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专委会理事和专家委副主任。
  
科研奖励:(1) 矿物复合材料介电和磁效应研究,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017。 (2) 非金属矿物及固体废弃物功能化应用基础研究,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007。 (3) 橡塑水基脱模剂:兵器工业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4) 兵器工业“十五”关键制造技术研究: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 (5) 山东省济南市第三届青年科技奖。 (6) 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95

主题

3500

帖子

114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48
发表于 2024-1-21 15: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房明浩  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材料科学
  
ResearcherID:  fmh@cugb.edu.cn
  
ORCID:
  
成果量:567    被引频次:1,221    H指数:15    G指数:22
  
科研项目
  
  
[1] 房明浩.Al2O3纤维陶瓷催化剂载体的结构与性能研究[Z].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1019.
  
  
[2] 房明浩.C\N掺杂TiO2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研究[Z].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0627.
  
  
[3] 房明浩.Eu2+掺杂Na3GdP2O8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研究[Z].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0701.
  
  
[4] 房明浩.J2126501-04后续支出(3-2-2012-54,51172216)[Z].Y000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1009.
  
  
[5] 房明浩.J216020的结余资金(3-2-2016-15)[Z].Y0000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0929.
  
  
[6] 房明浩.LaMgAl11O19片状晶增韧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与耐冲蚀磨损性能研究[Z].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0313.
  
  
[7] 房明浩.Ni纤维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Z].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0701.
  
  
[8] 房明浩.TiO2-蒙脱石基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研究[Z].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0313.
  
  
[9] 房明浩.YSZ结构陶瓷的高温力学性能研究[Z].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0410.
  
  
[10] 房明浩.ZrO2 - MeII(Al,Re)12O19系复相陶瓷制备和高温冲蚀磨损性能研究[Z].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0101.
  

学者简历-房明浩.doc

1.09 MB, 下载次数: 1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95

主题

3500

帖子

114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48
发表于 2024-2-4 09: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艳改  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工学
  
ResearcherID:  liuyang@cugb.edu.cn
  
ORCID:
  
成果量:487    被引频次:1,298    H指数:17    G指数:25
个人简介:
  
    刘艳改,女,工学博士,教授,博导,1972年12月出生。任现职以来,主讲本科生课程4门,教学效果均为优良。主讲研究生课程2门,合讲硕士研究生课程3门。指导硕士研究生33人,博士研究生2人,已毕业5届(118人),其中7人已直博,2人学位论文被评为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人被评为校优秀毕业生并获得木村四郎雄奖,4人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3人。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多项大学生创新项目。负责和参加教改项目各1项,发表教学**文6篇。自2006年9月担任材料工程教研室主任至今,负责教研室的日常事务、教学组织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和和学科建设,参与组织完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申报并获批,协助完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点的申报工作并获批。
  
学术兼职: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为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和Association  for   Iron  &  Steel   Technology会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95

主题

3500

帖子

114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48
发表于 2024-2-4 09: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廖立兵  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岩石矿物学
  
ResearcherID:  lbliao@cugb.edu.cn
  
ORCID:
  
成果量:484    被引频次:2,464    H指数:25    G指数:36
个人简介:
  
      矿物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康涅狄格州州立大学。主持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在矿物晶体结构及晶体化学、矿物表面结构和矿物材料学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6部,申请专利近20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已获授权专利4项)。
  
学术兼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材料委员会主任   中国晶体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晶体学会粉晶X射线衍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高级理事   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   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工艺岩石学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地质学会矿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兵工学会无机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地矿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地矿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资源工程分委会副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95

主题

3500

帖子

114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48
发表于 2024-2-7 11: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朝晖  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材料学,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材料,矿物和固废资源高效利用,矿物材料
ResearcherID:  huang118@cugb.edu.cn
ORCID:
成果量:313   被引频次:780   H指数:14   G指数:21
个人简介:
  
    黄朝晖,男,中共党员,1963年1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工会兼职副主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2004年5月从清华大学材料系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工作,主讲《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和《陶瓷材料学》等专业主干课程。现任中国硅酸盐学会耐火材料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耐火材料协会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材料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特聘专家;国家相关部委在新材料/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大型高温窑炉及设备节能减排环保等方面重大重点项目和科技奖励项目/杰出人才项目会评专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
  
        1983年7月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在原冶金工业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工作,98年9月进入北京科技大学攻读“材料学”博士学位。负责承担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得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第四届全国青年耐火材料研讨会论文奖第1名(1995年),中国金属学会优秀青年论文奖(1996年)。
  
        目前主持负责在研完成“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大宗低阶固废规模化制备高值矿物材料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2018YFC1901500),同时负责课题“陶瓷固废微结构屏蔽调控制备耐高温材料研究及示范”研究(2018YFC1901503)。
  
        合作在研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多尺度结构设计及动态高温原位物相重构协同增强免烧耐火材料研究》(52232002,2023年1月-2027年12月);参与在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专项“面向高端应用的萤石和铝系矿物高效提纯与材料制备技术”项目中关于铝系矿物杂质分离精选提纯及催化剂载体/分子筛/高端吸附材料关键制备技术(2023年1月-2026年12月)。
  
        主持完成“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项目召集负责人,2011BAB03B00),并负责课题《低耗能高温非金属矿物聚合材料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BAB03B08,2011年)。
  
        主持负责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非氧化物复相耐火材料的免烧成技术及性能研究》(51032007,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负责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约300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2010年10月获外方资助到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大学(Gledden Visiting  Senior Fellowship)进行2个月合作研究,2012年8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进行2个月学术交流访问,2013年获英国政府资助到英国University of Exeter、帝国理工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进行2个月学术交流访问。与国外十几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密切学术联系,已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悉尼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等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约50位硕博研究生。
  
        科研工作主要包括:铝硅镁锂锆/铁钛钙钾钠磷等系列非金属矿物和各种尾矿伴生矿及典型工业固废/冶金渣/化工渣等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先进耐火陶瓷材料和功能矿物材料制备新技术新工艺;碳化硅/氮化硅/Sialon(赛龙)/刚玉/尖晶石/氧化锆/莫来石/六铝酸钙/钙长石/黄长石/辉石等复合耐高温材料、及复杂形状(匣钵、管状、超大薄板和特异形制品)特种陶瓷耐高温耐磨损材料/窑具材料关键制备技术、锂电池/钠电池正负极材料制备用匣钵/坩埚/辊棒和炉衬耐腐蚀材料关键制备技术、超大颗粒(包括球形颗粒)和超细粉体在陶瓷耐火材料中应用技术,大型超高温窑炉和高温设备节能关键技术;轻质多孔节能隔热绝热耐高温材料、相变储热材料、流化床燃煤发电锅炉和垃圾焚烧炉/回转窑用耐高温磨损耐腐蚀陶瓷材料技术、各种尾矿和伴生矿利用制备陶瓷耐火材料技术、典型矿产和固废(锆英石、铝灰、高Al2O3粉煤灰、镁渣、富铝煤矸石、中低品位矾土/粘土/石英、中低品位菱镁矿、镁橄榄石、白云石、用后耐火材料、用后催化剂载体、用后多孔过滤矿物陶瓷材料、钢渣、铁渣等等)高值综合利用技术,仿石材料制备技术、耐火陶瓷3D打印技术、碳纤维(耐火纤维)复合耐高温材料技术、土壤修复改良材料技术等。
  
        联系方式:  电话和传真:010-82322186;E-mail: huang118@cugb.edu.cn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邮编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术兼职:现任中国硅酸盐学会耐火材料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耐火材料协会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材料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特聘专家;国家相关部委在新材料/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大型高温窑炉及设备节能减排环保等方面重大重点项目和科技奖励项目/杰出人才项目会评专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
  
科研奖励:曾获得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第四届全国青年耐火材料研讨会论文奖第1名(1995年),中国金属学会优秀青年论文奖(1996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95

主题

3500

帖子

114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48
发表于 2024-2-8 08: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小文,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入选者。2009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学院参加工作,2015-2016年国家公派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Mohan Edirisinghe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碳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非金属矿物及固废材料化利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地质调查项目专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和企业横向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6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参与编制行业标准10余项。参编教材1部《复合材料学》。获2021年“科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现为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石墨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担任Carbon、Compos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Energy and Building、《航空制造技术》等20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主讲《复合材料学》《研究生专业英语》、合讲《材料物理》《现代测试技术》《陶瓷材料学》《纳米材料与技术》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招收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材料与化工等方向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学者简历-吴小文.pdf

593.58 KB, 下载次数: 1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95

主题

3500

帖子

114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48
发表于 2024-2-9 08: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闵鑫  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固废高值化利用、纳米功能材料
ResearcherID:  minxin4686@126.com
ORCID:
成果量:257   被引频次:272   H指数:8   G指数:13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2015.04- 2015.09: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Polytechnic Institute)机械航空与核能工程系,访问学者
    2011.09- 2016.0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
    2009.09- 2011.0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学学士
    2007.09- 2011.0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20.07- 至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9.01- 至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6.07- 2018.1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2017.12- 2018.06: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of Cambridge)材料科学与冶金系,访问学者
   
    闵鑫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校第七批“求真学人”计划,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访学交流,担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会和中国稀土学会稀土晶体专委会的青工委委员,担任《矿产保护与利用》等期刊青年编委。长期从事固废高值化利用和纳米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2项等总计10余项科研项目,共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Energy Storage Materials、Carbon等行业主流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参与起草并发布多项行业标准,获得省部级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2项、北京市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共9项。获得翟裕生青年教师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5

主题

3463

帖子

87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3
 楼主| 发表于 2024-2-10 09: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丁浩  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矿物材料,纳米材料,环境材料,非金属矿加工
ResearcherID:  dinghao@cugb.edu.cn
ORCID:
成果量:242   被引频次:945   H指数:15   G指数:24
个人简介:
    丁浩,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获学士学位;1991、1998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2000年于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85-1994年在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研究所工作,任工程师;2000-2003年在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工作,任科研部主任、纳米与环境材料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2003年入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曾任材料工程教研室主任、材料学专业实验室主任等职务。
       主讲本科生课程《矿物资源加工学》、《装饰文化与环境影响》,主讲硕士研究生课程《材料结构性能与表征》、《矿物材料与资源综合利用》,参讲博士研究生课程《材料科学与技术进展》、《博士生学术与职业素养》。
       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方向:材料学,矿物材料)、材料与化工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方向:材料学,矿物材料与资源综合利用)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方向:矿物材料,资源综合利用)。2003年至今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59人、博士研究生21人,博士后1人。其中有多名研究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接受联合培养,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及被评为校级优秀学位论文。指导100余名本科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长期从事功能性矿物材料、纳米光催化材料、环境材料、矿物加工和粉体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果,其中部分成果已实现产业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1)矿物-TiO2微纳米尺度颗粒复合与功能化;(2)结构稳定硅酸盐矿物结构改造和纳米化;(3)多孔矿物纳米单元组装复合材料及应用;(4)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项目和企业委托合作项目50多项。有7个项目通过省部级鉴定,获国土资源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2项,成果产业化推广企业11家。共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期刊(Appl. Catal. B-Environ,Chem. Eng.J.,J. Eur. Ceram. Soc.和Appl. Surf. Sci.等)检索论文80多篇。出版第一作者专著5部,其中,《矿物-TiO2微纳米颗粒复合与功能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资助。
学术兼职:中国硅酸盐学会矿物材料分会理事、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矿物复合材料专委会委员、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矿物加工技术专家组成员、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全国非金属矿专委会专家组副组长、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委员会矿物功能材料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非金属矿专委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粉体技术》杂志编委。
科研奖励:国土资源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其他荣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指导名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德先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5

主题

3463

帖子

87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3
 楼主| 发表于 2024-2-11 16: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洪伟  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极性纳米光电催化材料”及其在能源、环境、医学领域的应用
ResearcherID:  hhw@cugb.edu.cn
ORCID:
成果量:209   被引频次:1,098   H指数:18   G指数:28
个人简介:
    1、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为“极化光催化材料”及其在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主要利用结构独特的纳米“极性晶体”作为太阳能光催化剂,并研究其在光催化CO2还原、水分解制氢、氮还原、污染物净化、抗菌等领域的应用。
    2、所获荣誉:
    荣获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翟裕生青年教师奖、中科院院长优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英国皇家化学会RSC Horizon Prize等,2019-2023连续五年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学者”,入选全球顶尖科学家和中国高被引学者。
    3、学术成果: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2)、Adv. Mater.(8)、Angew. Chem. Int. Ed.(13)、J. Am. Chem. Soc.、Adv. Funct. Mater.(11)、Appl. Catal. B: Environ(16)、Nano Energy(10)等发表SCI论文200余篇,48篇论文入选全球1% ESI 高被引用论文,2篇论文分别入选2015、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发表论文总引用次数25000余次,h因子为87,申请发明专利多项。
代表性成果:

    1.Lizhen Liu†, Jingcong Hu†, Zhaoyu Ma, Zijian Zhu, Bin He, Fang Chen*, Yue Lu*, Rong Xu, YiheZhang, Tianyi Ma, Manling Sui, Hongwei Huang*, One-dimensional single atomarrays on ferroelectric nanosheets for enhanced CO2 photoreduction. Nat.Commun. 2024,15, 305.
2. Hongjian Yu, Fang Chen, Xiaowei Li,Hongwei Huang*, Qiuyu Zhang, Shaoqiang Su, Keyang Wang, Enyang Mao, BastianMei, Guido Mul, Tianyi Ma*, Yihe Zhang*, Synergy of ferroelectric polarizationand oxygen vacancy to promote CO2 photoreduction. Nat. Commun. 2021, 12, 4594.
    3.Yutang Yu, Zijian Zhu, Hongwei Huang*, Surface Engineered Single-atom Systemsfor Energy Conversion. Adv. Mater. 10.1002/adma.202311148.
    4.Jie Yuan, Wenhui Feng, Yongfan Zhang, Jianyu Xiao, Xiaoyan Zhang, Yinting Wu,Wenkang Ni, Hongwei Huang*, Wenxin Dai*, Unraveling Synergistic Effect ofDefects and Piezoelectric Field in Breakthrough Piezo-Photocatalytic N2Reduction. Adv. Mater. 2023, 10.1002/adma.202303845.
    5.Yinghui Wang, Jingcong Hu, Teng Ge, Fang Chen*, Yue Lu, Runhua Chen, HongjunZhang, Bangjiao Ye, Shengyao Wang*, Yihe Zhang, Tianyi Ma, Hongwei Huang*,Gradient cationic vacancies enabling inner-to-outer tandem homojunctions:strong local internal electric field and reformed basic sites boosting CO2photoreduction. Adv. Mater. 2023, 35, 2302538.
    6.Wenke Xie, Kuangjun Li, Xuan-He Liu*, Xing Zhang*, Hongwei Huang*, P-mediatedCu-N4 sites in carbon nitride realizing CO2 photoreduction to C2H4 withselectivity modulation. Adv. Mater. 2023, 35, 2208132.
    7.Cheng Hu, Fang Chen, Yonggang Wang, Na Tian*, Tianyi Ma, Yihe Zhang, HongweiHuang*, Exceptional Cocatalyst-Free Photo-Enhanced Piezocatalytic HydrogenEvolution of Carbon Nitride Nanosheets from Strong In-Plane Polarization. Adv.Mater. 2021, 33, 2101751.
    8.Fang Chen, Tianyi Ma, Tierui Zhang, Yihe Zhang, Hongwei Huang*, Atomic-LevelCharge Separation Strategies in Semiconductor-Based Photocatalysts. Adv. Mater.2021, 33, 202005256
    9.Fang Chen, Zhaoyu Ma, Liqun Ye, Tianyi Ma, Tierui Zhang, Yihe Zhang, HongweiHuang*, Macroscopic Spontaneous Polarization and Surface Oxygen VacanciesCollaboratively Boosting CO2 Photoreduction on BiOIO3 Single Crystals. Adv.Mater. 2020, 32, 1908350.
    10. Lin Hao, Lei Kang, Hongwei Huang*,Liqun Ye, Keli Han, Songqiu Yang, Hongjian Yu, Munkhbayar Batmunkh, Yihe Zhang,Tianyi Ma*, Surface halogenation induced atomic site activation and localcharge separation for superb CO2 photoreduction. Adv. Mater. 2019, 31, 1900546.



学者简历-黄洪伟.pdf

148.82 KB, 下载次数: 1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地论坛

GMT+8, 2024-11-1 11:36 , Processed in 0.022336 second(s), 20 queries .

联系我们:cugbbbs@126.com

Copyright © 2020 bjcugb.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