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和分类委员会(IMA-CNMNC)投票决定,正式批准了我国发现的硼硅酸盐新矿物——施硼硅钙石(shinichengite),批准号IMA 2023-026。该新矿物由我校科学研究院李国武教授新矿物研究团队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石匠山铅锌矿区的矿物标本中被发现,后经申报并获得国际认定。这是该矿区继2022年发现新矿物石匠山石后再次发现的第二种新矿物。新矿物以我国著名矿物学家——施倪承教授名字命名,以此对施教授在新矿物与矿物晶体结构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表示敬意。 施硼硅钙石 施硼硅钙石呈浅粉色,薄片状晶簇集合体,主要共生矿物为方解石、钙铁榴石、萤石及鱼眼石等。其理想化学式为Ca5[BSi2O7(OH)2]2·6H2O,实测化学式为Ca4.94[B0.99Si2.03O7.02(OH)1.98]2·6H2O。 施硼硅钙石的晶体结构与水硅硼钙石及雪硅钙石族矿物结构具有相关性。雪硅钙石族是一系列高度水合的钙硅酸盐矿物,是硅酸盐水泥水化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物相。而施硼硅钙石的晶体结构在继承了雪硅钙石族矿物结构骨架的基础上加入了硼氧四面体,是一种罕见且复杂的新型硼硅酸盐矿物。 施硼硅钙石的晶体结构 施硼硅钙石的发现与命名既是我国矿物学研究事业的又一进展,同时其结构及化学特征对经典硅酸盐分类有重要意义。新矿物的晶体结构具有硼氧四面体与硅氧四面体形成的复合链,大大增加了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因此,该矿物的发现与研究将进一步启发人类对硅酸盐水泥中硼元素掺杂对材料性质影响的新认识,给硅酸盐材料领域带来影响与启示。 施倪承教授,1938年生,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岩矿专业,后就职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晶体结构实验室。主要从事矿物及材料的晶体结构研究,包括晶体结构分析软件研发,准晶体单形、格群、序列及平移对称性研究,核幔物质晶体化学及矿物学研究等。在新矿物研究方面,施倪承教授参与发现了11种新矿物,为中国新矿物与晶体结构晶体化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我校晶体结构实验室施倪承教授(右)和马喆生教授(左)夫妇合影 学校科学研究院晶体结构实验室继承发扬老一辈矿物学家在新矿物研究发现及矿物晶体学领域的学科方向,近年来由李国武教授领衔的新矿物研究团队不断取得创新成果,目前已发现了37种新矿物获得国际认定,新矿物施硼硅钙石是该实验室近期完成的实验研究工作之一。博士生孙宁岳为第一作者,李国武教授为通讯作者,薛源、郝金华、沈洪涛、李畅、陈爱清、莫斯科国立大学地质系研究员Igor V. Pekov及Natalia V. Zubkova等共同参与了申报工作,本研究工作还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巫翔团队和胡兆初老师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