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翻译英文图书 《论恐惧与陌生人》——译者可署名
书名:西藏故事丛书 领域:社科 文学 语言:中-尼泊尔语 要求:表达充满韵味,准确理解原文,做过相关领域,掌握原文的内在逻辑 原文字数(页数):55万字左右 预计出版时间:待商榷 翻译时间:翻译周期可商榷 翻译待遇:千字200元起,可商榷 试译字数或段落:
布达拉宫 很多年前,一位电视台的朋友送了我一张布达拉宫的照片。应该是摄于太阳岛,那时的小岛尚未开发,图片中不见两者之间的房屋建筑,只有杨树繁茂的顶端。杨树高拔挺直,此时却臣服于布达拉宫之下,空旷中,只有布达拉宫雄伟俯视,仿佛整个尘世唯有它傲然屹立。 促风暴雨之后,天空几呈暗墨色,布达拉宫仅占据左下方一角,一道五色彩虹自天而下,落在布达拉宫前一片低矮闪亮的树丛当中,该是日落时分,斜阳只映于宫殿与山体西侧,整座宫殿半隐半露,彩虹与布达拉宫之间还有一道暗的虹桥。画面神秘幽远、圣洁庄严。 英国使团1933年来过拉萨后,其成员斯潘塞· 查普曼在回忆录中写到拉萨 :它具有一种桀骜不驯的尊严,这种尊严与它周围粗犷朴实的大地完美地融为了一体。它还独有一种迟钝麻木、一种一成不变的物质——似乎在说,我在这里已经有几百年了,我将永远矗立在这里。 除了“迟钝麻木”,斯潘塞·查普曼对于拉萨的其他形容我倒是赞同的。我认为,布达拉宫本身也可用“朴实”来形容,从外观上看,是一种质朴、原始、大气的建筑风格,颜色也只红、白两色,以最原始的涂料浸染,这还不够自然朴实吗?当然,其中精巧繁复的建筑工艺、内部精妙的雕饰布局另当别论。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殿宇巍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这座高耸于山顶的宫殿,无论古今,都是拉萨甚至西藏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们心中,它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被称为“布达拉”,意为“普陀”。 雄奇的宫殿下涌动着各色人潮,转经的、旅游的、过路的,有时喧闹异常,流动的人群摩肩接踵;有时稍稍平息些,人们安静地转经、行走……一切都随季节而变、随节庆而变。 只有布达拉宫从未改变,就像斯潘塞·查普曼说的——我在这里已经有几百年了,我将永远矗立在这里。 其实,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山峰尚会移位,湖泊也会干涸,在这个世上,又有什么是真正永恒的?人与人之间、人与建筑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无非也是彼此间寻求的一个相对的长久而已。 眼前似是永恒矗立的宫殿,其实早在上千年前就曾遭到毁灭,现今所见也不过是废墟重建。 布达拉宫的原貌我们已无从得知。《卫藏通志》中描述:房屋一千间,廊上插满长矛和彩旗,缠有彩绸,屋顶飞檐上装饰有各样珠宝、绸缎,四角上挂着铜铃,风一吹,铃声齐鸣,声同天籁。囿于当时的设计和建筑水平,是否真有如此气势也有些令人疑惑。但无论如何,当初布达拉宫在民众眼里无疑是神祇般的存在。现在我们所见的布达拉宫,是经五世**喇嘛重建,后世不断增建,经历数百年岁月而成。尤其是五世**喇嘛去世后,第司·桑结嘉措的扩建更是工程浩大,不仅召集了当时西藏最好的工匠,还有内地与尼泊尔的杰出工匠,可以说具备了当时工艺精湛的建筑水准与工艺水平,凝集了诸多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才形成如此规模。
有意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Transvisioner召集令
https://mp.weixin.qq.com/s/UXDFFWTjy4LDza3rgVFw7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