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着力培育首都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根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管理办法》(京科发〔2017〕65号),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2021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推荐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我校现就开展2021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人选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人选范围和名额
在北京地区注册的法人单位均可推荐,其中“双一流”大学、新型研发机构推荐名额不超过4名;其他单位推荐名额不超过2名。
对入选“智源学者计划”“脑科学科研开放合作计划”以及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的人选进行查重,不重复支持。已经获得国家级和市级人才计划(含项目、工程)支持的人员,不再推荐。
二、推荐人选条件
(一)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6年1月1日以后出生),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忠于祖国,有强烈的事业心,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求实、创新、协作、奉献精神。
(二)聚焦十大高精尖产业,重点支持研究方向属于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精尖产业重点领域或前沿交叉领域的青年人才。
(三)重点支持技术创新、应用技术开发阶段,从事“卡脖子”技术攻关的青年人才。加大对企业创新人才的支持比例,鼓励从事技术转移转化专业的青年人才积极申报。
(四)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坚持非论文导向,重点评价其从事项目的实用性和转化前景。医疗机构的人才,应具有较高科研水平,且研究的项目有较大的应用或转化前景。
(五)应是单位重点培养对象,具有国际视野,较好的外语口语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对有访学经历、国际合作经验较为丰富的,予以优先支持。
(六)人选申报的项目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实用性,研究成果对我市高精尖产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3年。
三、资助方式
通过项目资助的形式,为青年科技骨干牵头承担科研项目提供支持。
四、接受申报和推荐时间
鉴于此次申报有名额限制,请有意向申报的老师务必于7月14日前填写附件中的推荐简表,并将简表发送至 xiaojia@cugb.edu.cn。 科技处组织遴选后,再开展下一步申报工作。逾期不予受理。 五、交叉学科合作课题申报
鼓励入选人员开展跨领域交叉学科合作课题研究,对于牵头承担优秀交叉学科合作课题的入选人员,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给予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交叉学科合作课题资助。课题的主要负责人须为在研的科技新星入选人员。同一入选人员可以同时获得新星计划资助和新星交叉合作课题资助。
请符合交叉学科合作课题申报条件并有意申报的老师于7月14日前与科技处联系。逾期不予受理。
附件:2021年度北京科技新星推荐简表
科技处联系人:王晓佳 李响
联系电话:82322732/82322750 18813116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