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1年度集中接收期项目的部分评审结果。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王庆飞教授和能源学院姚艳斌教授分别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这是我校首次有两位教师在同一年度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
王庆飞教授
我校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矿作用动力学创新引智基地和“岩浆-热液演化与金属成矿”求真研究群体的核心成员,2016年入选我校第三批“求真学人”计划。 长期从事与造山作用有关的内生造山型金和外生铝等成矿作用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他识别了罕见的高温造山型金矿床,发现成矿多期脉动和同位素区带变化规律,为流体地幔起源提供关键证据;查明了软流圈上涌—富集地幔活化—薄弱地壳中断裂活动多层圈耦合作用是造山型金矿集区形成的控制机制;建立造山型金矿富集地幔活化成矿模型,突破了经典地壳变质成因理论,指导了多个矿区深部找矿。他还查明陆内铝土矿形成和造山作用的成因关系,改变了其原地风化成矿的传统认识,推动了找矿重大突破。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排名第五、九)、省部级科技进步特别贡献奖(排名第二)和一等奖4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荣获“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G、MD、AM、ESR、JGR、GSAB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4篇,合作主编国际SCI专辑3部。
姚艳斌教授 主要从事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地质与开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国内外率先将低场核磁共振引入煤储层研究,研发了集“全孔径测定+多态流体定量+等温吸附测定+润湿性定量+气、水相渗测定”为一体的煤储层多相流体综合分析技术,形成了包括理论、技术和设备在内的成套技术体系;发现了煤储层种多态甲烷的动力分馏扩散效应,重塑了煤层气富集的多相态流体分异过程,发展深化了区块尺度煤层气富集理论;形成的理论和技术有效应用于我国中高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成果获2019年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科技一等奖(排名第二)。 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教育部首届“青年长江学者”等荣誉或称号。2020年同时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APG Bullet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 SCI他引3500余次,获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