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884|回复: 0

多家媒体报道我校定点帮扶化隆县——“化隆地学”旅游...

[复制链接]

2626

主题

2665

帖子

4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87
发表于 2021-9-27 10: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央广网)四条地学旅游路线 着力打造青海化隆旅游新主题

央广网截图

9月24日,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地学旅游开发成果新闻发布会在甘都镇阿河滩村举行,会上发布了化隆县域内的6大类地质遗迹类型和10处国家级地质遗迹等丰富的地质资源,发布了4条地学旅游路线,并介绍了阿河滩地质文化村的建设情况。
据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张绪教介绍,此次发布的化隆县地学旅游开发成果,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定点帮扶化隆县的科技项目《青海省化隆县地质遗迹调查及地学旅游开发》,以及教育部“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实验”项目《青海省化隆县阿河滩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成果,是中国地质大学与化隆县文旅局深度合作、共同研究的创新成果。
化隆县位于黄河上游,黄河流经化隆168公里,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点区域。
据化隆县副县长冶桂兰介绍,化隆县地学旅游开发在化隆县原有的黄河生态观光、民俗风情体验、民族文化三大旅游主题的基础上,创新打造的地学旅游新主题,旨在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质,通过化隆县全域旅游的开展,助力化隆县的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中国地质大学相关专家通过对化隆县全域的地质遗迹及人文遗迹资源展开调查,查清了化隆县地质遗迹类型、分布特征,并对其科研、景观及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价。化隆县发育有地层、生物化石、地质构造、地貌景观、矿产开采遗址、地质灾害等6大类地质遗迹类型,具有较好的景观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化隆县拥有非常宝贵的地质遗迹资源,有国家级地质遗迹10处,有省级地质遗迹20余处。
张绪教介绍了专家团队规划设计的4条地学旅游路线,第一条是拉木峡——阿河滩地学旅游路线,第二条是公伯峡——甘都十里画廊地学旅游路线,第三条是夏琼寺——雄先岗山地学旅游路线,第四条金源乡央斗大峡谷地学旅游路线。
发布会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建设团队规划和建设的阿河滩地质文化村也走进大家的视野。通过对阿河滩村的地质遗迹及人文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挖掘,建设团队依托阿河滩村丰富的地质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设计制作了阿河滩地质文化村的logo、导览图等,在村口、村中、古榆山庄分别设计了旅游宣传墙、地学知识科普墙、地质文化长廊等,对古榆树、花海、黄河阶地、撒拉族女儿秀、阿河滩古泉、古城遗址等设立了解说牌,规划建设了撒拉族女儿秀、化隆拉面、黄河石艺等体验项目,使阿河滩村旅游产业更趋完善,游客旅游体验进一步提升。
化隆县委书记张爱如表示,化隆县将借助中国地质大学定点帮扶的重要契机,坚守生态环保底线,做大做强黄河文章,深入挖掘和展示沿黄民俗文化,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力打造以九曲黄河为核心区的黄河生态旅游公园、以拉木峡丹霞地貌为核心区的地质公园、以热梦科巴和百年藏庄为核心区的藏文化公园,不断提升“大美青海·山水化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编辑: 滕萌)

(中国新闻网)青海化隆发现10处国家级地质遗迹 20余处省级遗迹

中国新闻网截图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24日召开化隆县地学旅游开发成果新闻发布会,据悉,地质专家在化隆县发现国家级地质遗迹10处,省级地质遗迹20余处,并规划设计了4条地学旅游路线。
据悉,此次发布的青海化隆县地学旅游开发成果,是2020年—2021年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定点帮扶化隆县的科技项目《青海省化隆县地质遗迹调查及地学旅游开发》,以及教育部“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实验”项目《青海省化隆县阿河滩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成果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绪教介绍,本次考察对化隆县全域的地质遗迹及人文遗迹资源开展了调查,查清了化隆县地质遗迹类型、分布特征,并对其科研、景观及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价。化隆县发育有地层、生物化石、地质构造、地貌景观、矿产开采遗址、地质灾害等6大类地质遗迹类型。
其中,地层遗迹包括化隆群、古近纪和新近纪两套红色砂砾岩;地质构造遗迹方面,发现了青藏高原隆升的直接证据,包括新生代地层的褶皱、断裂构造,以及新生代与元古代的角度不整合等;生物化石遗迹方面,主要在拉脊山脉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中产三叶虫化石等。
张绪教介绍,专家对地质遗迹资源开展了评价,化隆县具有国家级地质遗迹10处,分别是祁连山南段最老的,也是河湟地区最老的元古代的变质岩系,距今近10亿年的化隆群以及九曲黄河、拉木峡大峡谷、金源央斗大峡谷、丹霞地貌、甘都十里画廊(彩丘地貌)、新生代与元古代角度不整合、金源乡央斗大峡谷、金源沟巨型滑坡、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中产三叶虫化石,省级地质遗迹20余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助理、科技处处长赵志丹表示,该校重点组织推进服务化隆的“地质遗迹调查及地学旅游开发”工作,努力在青海、在黄河沿岸、民族地区建设地质文化村,为建成具有地学特色、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示范性项目,助力化隆统筹推进“一园多区”“一园多点”旅游产业发展。
化隆县委书记张爱如说,化隆县将借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定点帮扶的重要契机,做大做强黄河文章,深入挖掘和展示沿黄民俗文化,延续好一条大河孕育的灿烂文明,创展好一碗拉面创造的富民之路,释放好一座新城带来的发展活力,坚持好一种精神赋予的思想动力,让阿河滩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地质文化村、黄河沿线第一个地质文化村,全力打造以九曲黄河为核心区的黄河生态旅游公园、以拉木峡丹霞地貌为核心区的地质公园、以热梦科巴和百年藏庄为核心区的藏文化公园。
(责任编辑:田博群)

(青海日报客户端)“化隆地学”旅游开发研究成果赋予“山水化隆”新内涵

青海日报客户端截图

9月24日,化隆回族自治县在阿河滩“地质文化村”举行地学旅游开发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地质大学“化隆地学”旅游开发研究成果,推介化隆文化旅游资源,搭建化隆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和对外交流平台,让全社会全方位了解“山水化隆”新内涵。
今年5月,中国地质大学发布了2021年定点帮扶干部支农、人才强农、消费富农等“八农”计划,尤其在“科技益农”方面,重点组织推进服务化隆“地质遗迹调查及地学旅游开发”,并在青海黄河沿岸、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地质文化村,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的1960年,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北京地质学院科研工作者就在化隆开展工作,科学家们命名了代表南祁连最古老变质岩系的“化隆群”,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此次发布会,主要围绕省委“八个新高地”、海东市委“五个新海东”建设战略目标,以化隆境内168公里蜿蜒曲折的黄河为依托,在重点推介“化隆地学”旅游开发研究成果的同时,宣传黄河沿途层峦叠嶂的八宝山、马阴山,旅游探险胜地雄先岗山,异峰耸立的拉木峡,遍布全境的丹霞地貌,黄河上游高峡出平湖的七座大中型电站,集民族性、人文观、生态学于一体的“热梦科巴”以及境内致富产业拉面等。
(编辑:武林昌)
(西海都市报)化隆有10处国家级地质遗迹

西海都市报截图

9月24日,化隆回族自治县举行地学旅游开发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地质大学“化隆地学”旅游开发研究成果。此次发布的化隆县地学旅游开发成果,是2020-2021年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定点帮扶化隆县的项目,以及教育部“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实验”项目成果之一。
此次,中国地质大学对化隆县全域的地质遗迹及人文遗迹资源开展全面调查,查清了化隆县地质遗迹类型、分布特征,并对其科研、景观及旅游价值评价。主要取得的成果有化隆县发育有地层、生物化石、地质构造、地貌景观、矿产开采遗址、地质灾害6大类地质遗迹类型。其中,化隆县具有国家级地质遗迹10处,分别是祁连山南段最老的、也是河湟地区最老的元古代的变质岩系,距今近10亿年的化隆群;九曲黄河、拉木峡大峡谷、金源央斗大峡谷、丹霞地貌、甘都十里画廊(彩丘地貌)、新生代与元古代角度不整合、金源乡央斗大峡谷、金源沟巨型滑坡、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岩中产三叶虫化石,省级地质遗迹20余处。
根据取得的调查成果,针对性地规划设计了四条地学旅游路线,为全域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内涵和主题。第一条是拉木峡-阿河滩地学旅游路线;第二条是公伯峡-甘都十里画廊地学旅游路线;第三条是夏琼寺-雄先岗山地学旅游路线;第四条是金源乡央斗大峡谷地学旅游路线。
对甘都镇阿河滩村的地质遗迹及人文旅游资源分布及特征详细的调查和内涵的挖掘。主要地质遗迹资源包括黄河河曲、河流阶地、泉水、彩丘地貌、崩塌地质灾害等;阿河滩村人文遗迹资源也非常丰富,发育有千年古城墙、古墓群、青铜器和彩陶等出土文物,是研究黄河文明的理想之地。村里百年以上的古榆树有40多棵,其中一棵最老的古榆树树龄高达800年,虽空心但依然根深叶茂,成为该村旅游的主要景观之一。
阿河滩地质文化村建设取得的新的认识及创新性成果包括,对阿河滩村南的黄河岸边3处泉水取样和水化学的测试,结果表明:泉水中微量元素锶和锂的含量均超过我国天然矿泉水中锶的标准,为弱碱性水,泉水量大,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化隆县委书记张爱如表示,化隆县将借助中国地质大学定点帮扶的重要契机,坚守生态环保底线,做大做强黄河文章,深入挖掘和展示沿黄民俗文化,延续好一条大河孕育的灿烂文明,发展好一碗拉面创造的富民之路,释放好一座新城带来的发展活力,坚持好一种精神赋予的思想动力,全面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让阿河滩成为我省第一个地质文化村、黄河沿线第一个地质文化村、全国少数民族聚居村中的第一个地质文化村,全力打造以九曲黄河为核心区的黄河生态旅游公园、以拉木峡丹霞地貌为核心区的地质公园、以热梦科巴和百年藏庄为核心区的藏文化公园,力争让化隆成为“五个新海东”建设的后起之秀。
(记者 赵俊杰 实习生 马伊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地论坛

GMT+8, 2024-11-23 11:30 , Processed in 0.017433 second(s), 18 queries .

联系我们:cugbbbs@126.com

Copyright © 2020 bjcugb.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