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地质之父——纪念刘光鼎院士
刘光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家,他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与海洋地质、石油地质研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强调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领导油储地球物理研究并开拓浅层地球物理工程,以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 1929年,刘光鼎出生于山东蓬莱。少年时代的刘光鼎文体兼修,不仅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热爱运动,在多个运动项目上均有突出表现。1948年,刘光鼎考取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奖学金,并经由张硕文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大就读期间,他学习了物理的相关知识,跟随谭承泽老师进行技术测量实习。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刘光鼎最终决定献身于地质事业,为祖国寻找矿产资源奋斗终身。 1952年,刘光鼎从北大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到北京地质学院,参与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的组建。苏联专家来华期间,他协助顾尔维奇教授进行地震勘探课程的讲授,并翻译《地震勘探教程》上下两册,经由地质出版社出版。面对繁重的学科建设和教学任务,刘光鼎毫无怨言,他发挥实干精神,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对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力勘探及电法勘探有了系统认识,扩宽了知识面,为日后科研工作的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纵观刘光鼎的一生,他的人生轨迹总是伴随着国家的需要而变动,可以说,国家的需要就是他理想的源泉。 1958年,出于国家政策在海洋战略部署的需要,根据国家科委的要求,中国科学院、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联合组织了中国第一个海洋物探队,刘光鼎任队长,并于次年前往前苏联黑海考察海洋物探。1960年,刘光鼎回国,开始利用所学助力国内物探事业的建设。他首先在北京地质学院成立了海洋物探教研室并开设相关课程,为国家海洋物探事业发展培育人才。 20世纪七十年代,为改善国家贫油贫气的状态,刘光鼎一直致力于我国周围海域的油气勘探。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远见卓识,他集中力量在珠江口、东海等地开展区域地球物理调查,最终在浙江东部平湖构造的第三系地层中钻探见到工业油气流,实现了中国东海油气资源的突破。 1984年,刘光鼎着手组织国家重点攻关项目“85-054寻找大油气田的理论与方法技术研究”,同时还在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系统内部组织编绘《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海30年的地质地球物理工作,探索总结了规律性认识,指出中国海经历了五幕演化史。 2002-2016年,刘光鼎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对学院高质量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各方面进展显著,先后获批“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地球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固体地球物理学”北京市重点学科;他亲自担任地球物理系列教材主编,出版了《重力场与重力勘探》、《地磁场与磁力勘探》、《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地震波场与地震勘探》、《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和《地球物理测井》等教材,这些教材被广泛应用并赢得高度赞誉。 刘光鼎院士博学多才,通晓英、俄两国语言文字,译述了《地震及其后果》、《区域构造中的地球物理方法》、《海底扩张与大陆漂移》等14部英、俄、法技术书刊。他的中文功底十分深厚,既擅长赋诗填词,又写得一手苍劲行书。除此之外,他还以太极拳的理论著述和每天锻炼太极拳闻名,曾出版《太极拳术——理论与实践》一书。 40年来,刘光鼎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工作,共发表论文68篇,译著14部及讲义、报告、科普图书10册。他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多次受到国家和部门的奖励,曾获竺可桢野外工作奖、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中国人2010年度终身成就奖等荣誉。刘光鼎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高层次综合研究,正如他在《地球物理所》一诗中写的那样: 忽传重点二百所,鞭策老骥再拖车。 江山代有才人出,何必忧心鬼唱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