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雪祥 教授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矿床学和地球化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矿床学与地球化学、盆地演化与成矿成藏作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以及区域成矿学。研究内容包括川西北和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藏东斑岩型铜钼矿床、云南兰坪盆地Ag-Cu-Pb-Zn多金属矿床、湘西地区W-Sb-Au矿床、扬子地块西南缘低温及分散元素矿床、华北地台北缘金矿床、新疆西天山Au-Cu-Fe多金属矿床以及右江盆地演化与成矿成藏关系等。 成果量:231 被引频次:3,432 H指数:30 G指数:49
学术头衔: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 个人简介: 顾雪祥,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矿床学和地球化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85年和1988年在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年获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University of Innsbruck)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被原地矿部(现自然资源部)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原地矿部“百人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百人计划研究。2005年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任教。1991-2016年先后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美国内华达大学、美国西华盛顿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曾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先后担任《地学前缘》、《矿床地质》、《现代地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等刊物编委,国内外多个期刊审稿人。培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30余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主要从事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的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矿床学与地球化学、盆地演化与成矿成藏作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以及区域成矿学。研究内容包括川西北和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藏东斑岩型铜钼矿床、云南兰坪盆地Ag-Cu-Pb-Zn多金属矿床、湘西地区W-Sb-Au矿床、扬子地块西南缘低温及分散元素矿床、华北地台北缘金矿床、新疆西天山Au-Cu-Fe多金属矿床以及右江盆地演化与成矿成藏关系等。主持在研和完成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和305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第一作者出版英文、德文、中文专著4部、教材2部,合著出版专著(教材)7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以及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奖、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
2022年8月,发现新矿物——郑明华矿(Zhengminghuaite,IMA2022-047)正式获得批准,其发现对研究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与成矿作用过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申报人名单:顾雪祥、章永梅、范光、李婷、董树义、彭义伟、张英帅、李羚。 2022年2月,发现新矿物——镁高铁角闪石(Magnesio-ferri-hornblende,IMA2021-100)正式获得批准,其发现对研究岩浆岩的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可为斑岩-矽卡岩矿床的岩体含矿性评价和找矿勘查提供重要的找矿矿物学标识。申报人名单:章永梅、顾雪祥*、李婷、范光、张英帅、王佳琳。
代表性学术论文: (1)Gu XX, Zhang YM, Ge ZL, Chen WZ. Mineralization and genesis of the orogenicgold system in the Kalamaili area, East Junggar, Xinjiang, northwestern China.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Bulletin, 2023. (2)Zhang YM, Gu* XX, Rusk B, Mao W, Wang JL, Zheng SH. In-situ trace elements inquartz and K-feldspar from felsic igneous rocks: A titanium-in-K-feldspargeothermometer for natural magmatic systems. Journal of Petrology, 63:1-17. (3)Xu JC, Gu* XX, Zhang YM, Wang JL, He G, Zhou C, Liu RP. Geology, fluidinclusions, H-O isotope, and hydrothermal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of theDaqingshan orogenic gold deposit in Beishan orogenic belt, Xinjiang, NW China,Mineralium Deposita, 2021, 56: 325-342. (4)Gu XX, Zhang YM, Li BH, Dong SY, Xue CJ, Fu SH. Hydrocarbon- and ore-bearingbasinal fluids: A possible link beteen gold mineralization and hydrocarbonaccumulation in the Youjiang basin, South China. Mineralium Deposita, 2012, 47:663-682. (5) Gu XX, Zhang YM, Schulz O, Vavtar F,Liu JM, Zheng MH, Zheng L. The Woxi W–Sb–Audeposit in Hunan, South China: An example of Late Proterozoic sedimentaryexhalative (SEDEX)主要专著、教材: (1)Gu XX, Liu JM, Schulz O, Vavtar F, Zheng MH. Jung-proterozoische submarinePrimäranreicherung und metamorphogene Weiterentwicklung der stratiformenW-Sb-Au-Erzlagerstätten vom “Typ Woxi” in Hunan (Süd-China). Vienna, Arch. f. Lagerst. forsch. Geol. B.-A., 23, 2002,204p. (2)Gu XX. Turbidite-hosted micro-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Chengdu: Chengdu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6, 239p. (3)顾雪祥,李葆华,章永梅,彭义伟,向中林. 矿床学研究方法及应用.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9, 815p. (4)顾雪祥,董连慧,王新利,彭义伟,向中林,章永梅. 西天山博罗科努铜钼金多金属成矿系统与靶区评价.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7, 225p. (5)顾雪祥,章永梅. 矿石学与矿相学.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21, 329p. 学术兼职:曾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先后担任《地学前缘》、《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现代地质》、《矿床地质》等刊物编委以及《Chemical Geology》、《Mineralium Deposita》、《Ore Geology Reviews》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 | 2004.11 - 至今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教授 | 2001.7 - 2004.11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教授,研究员 | 1998.1 - 2001.6 | 成都理工大学 | 地球科学学院 | 教授 | 1996.12 - 1997.12 | 成都理工学院 | 资源与经济系 | 教授 | 1994.12 - 1996.12 | 成都理工学院 | 资源与经济系 | 副教授 | 1988.7 - 1994.12 | 成都地质学院 | 矿产系 | 讲师 | | 1991.10 - 1994.5 | 茵斯布鲁克大学 | 矿床学与地球化学 | 博士 | 1985.9 - 1988.6 | 成都地质学院 | 矿床学 | 硕士 | 1981.9 - 1985.6 | 成都地质学院 | 放射性矿产地质 | 学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