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楼主: 北地人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

[复制链接]

3335

主题

3463

帖子

87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3
发表于 2024-2-10 20: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少峰  教授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研究方向:大地构造学 盆地分析 构造地质学 沉积学
ResearcherID:k-7905-2012 shaofeng@cugb.edu.cn
ORCID:0000-0002-6667-3721
成果量:231   被引频次:3,575   H指数:29   G指数:54
个人简介:
    刘少峰,1959 年10 月生,湖北省武穴市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他1976 年11月参加工作,1997 年12月进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工作。1982年、1989年和1994年分别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美国怀俄明大学访问学者,加州理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地质学访问研究员。
        刘少峰长期从事大地构造学、盆地动力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科研和教学,致力于盆山耦合机制与动力学研究,在深部地幔动力与浅部盆山构造耦合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他突破了前陆盆地成因的传统认识,发现了北美西部前陆盆地新的动力沉降,提出了由俯冲板片诱发的地幔动力控制前陆盆地形成的新机制,论证了地表动力沉降是深部板片俯冲的响应,为探索深部地幔活动与浅表响应提供理论基础,在国际上促进形成了地幔动力与动力地形耦合的前沿研究领域;选择北美西部洋陆俯冲造山带、秦岭-大别陆陆碰撞造山带、华北陆内等开展系统的盆山关系研究,论证了逆冲作用、板块俯冲诱发的挠曲沉降、动力沉降对地表地形、盆地沉积的控制,提出了不同大地构造背景下板缘构造动力控制盆山系统演化的新模型和新机制,创立了盆山耦合研究思路和方法体系;率先开展东亚可变形板块构造重建、地幔动力学模拟,提出了西太板块前进式和后退式俯冲对中国东部变形过程、盆地演化的控制,再现了东亚深部地幔过渡带独特的水平板片结构及其俯冲、撕裂过程,实现了东亚陆缘板幔系统四维重建。
        刘少峰先后主讲了12门课程。担任学校岩石圈构造群体首席教授,“Basin Research”、“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等期刊编委。2018 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术兼职:1. “Basin Research” (国际SCI期刊),编委,2012年10月-至今; 2.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编委,2018年1月-至今; 3. 中国石油学会第八届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含油气盆地分析学组,委员,2013年4月至今; 4.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地质学访问研究员(Visiting Associate in Geology),2012年1月30日—2012年7月30日; 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logy (国际期刊),编委,2012年-现今; 6. “地学前缘”,编委,2010年12月至20155月; 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美国国际期刊),编委,2010927-2012927日; 8. 西北大学,兼职教授,2008年至今; 9.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n China”,编委,2005-2011年; 10. 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20068月至今; 11. “国土资源遥感”,编委,200112月至今; 12.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第五(20007-2012年)、六届理事会理事(第六届:201205月至今)。
科研奖励:1. 刘少峰,王岳军,王瑜和张国伟,盆山耦合机制与动力学,获2017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 刘少峰,张国伟发表在地质学报的论文“秦岭造山带板缘裂解与拼合过程及动力学分析”获中国地质学会1992-2002年度《地质学报》优秀论文奖,获奖时间2002年6月 3. 国家攻关项目“下扬子拗陷带古生代盆地构造叠加关系及区域应力场特征”,1992年获原地矿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获奖人)
其他荣誉:1. 2022年01月刘少峰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十三五”科技优秀团队称号; 2. 2021年09月刘少峰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1 年度“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称号; 3. 刘少峰,201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4. 刘少峰,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十五”先进科技工作者一等奖; 5. 杨伦,刘少峰,王家生主编、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获中国地质大学优秀教材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5

主题

3463

帖子

87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3
发表于 2024-2-10 20: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寿庭  教授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研究方向:地质矿产
ResearcherID:  zst@cugb.edu.cn
ORCID:
成果量:231   被引频次:3,440   H指数:31   G指数:48
  
科研项目
  
  
[1] 张寿庭.个旧及云南含锡矿带岩浆演化特征与成矿关系及找矿方向[Z].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0101.
  
  
[2] 陈永清;王功文;张寿庭;张宏远.中南半岛和西太平洋铜金成矿构造环境与成矿规律对比研究[Z].中国地质调查局,20110418.
  
  
[3] 张寿庭.中国东部地区萤石矿成矿规律研究[Z].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0713.
  
  
[4] 张寿庭.中国东部地区萤石矿隐伏矿体定位预测技术方法组合研究[Z].中国地质调查局,20110101.
  
  
[5] 陈永清;莫宣学;王建平;彭润民;汪明启;刘家军;董国臣;刘翠;张宏远;张达;王功文;张寿庭;孙祥.中国西部典型矿集区成矿背景-过程-评价探查技术示范[Z].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170704.
  
  
[6] 陈永清;莫宣学;张寿庭;张达;王功文;申俊峰;张宏远;董国臣;刘家军;王建平.中国西部典型矿集区成矿背景-过程-评价探查技术示范[Z].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180521.
  
  
[7] 张寿庭;陈建平.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找矿预测研究[Z].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50201.
  
  
[8] 张寿庭.兴蒙造山带大地构造演化与萤石成矿作用[Z].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0701.
  
  
[9] 张寿庭;王功文;金胜.内生金属矿产大比例尺成矿预测选区及综合勘察技术方法研究[Z].河南省地质调查院,20080620.
  
  
[10] 张寿庭.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哈尔楚鲁图矿区隐伏矿体定位预测评价[Z].内蒙古赤峰金矿,20030701.
  

学者简历-张寿庭.pdf

529.06 KB, 下载次数: 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5

主题

3463

帖子

87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3
发表于 2024-2-11 09: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顾雪祥  教授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矿床学和地球化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矿床学与地球化学、盆地演化与成矿成藏作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以及区域成矿学。研究内容包括川西北和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藏东斑岩型铜钼矿床、云南兰坪盆地Ag-Cu-Pb-Zn多金属矿床、湘西地区W-Sb-Au矿床、扬子地块西南缘低温及分散元素矿床、华北地台北缘金矿床、新疆西天山Au-Cu-Fe多金属矿床以及右江盆地演化与成矿成藏关系等。
成果量:231   被引频次:3,432   H指数:30   G指数:49
学术头衔: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
个人简介:
    顾雪祥,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矿床学和地球化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85年和1988年在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年获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大学(University of Innsbruck)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被原地矿部(现自然资源部)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原地矿部“百人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百人计划研究。2005年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任教。1991-2016年先后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美国内华达大学、美国西华盛顿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开展国际合作研究。曾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先后担任《地学前缘》、《矿床地质》、《现代地质》、《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等刊物编委,国内外多个期刊审稿人。培养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30余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主要从事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的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矿床学与地球化学、盆地演化与成矿成藏作用、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以及区域成矿学。研究内容包括川西北和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藏东斑岩型铜钼矿床、云南兰坪盆地Ag-Cu-Pb-Zn多金属矿床、湘西地区W-Sb-Au矿床、扬子地块西南缘低温及分散元素矿床、华北地台北缘金矿床、新疆西天山Au-Cu-Fe多金属矿床以及右江盆地演化与成矿成藏关系等。主持在研和完成国际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和305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先后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第一作者出版英文、德文、中文专著4部、教材2部,合著出版专著(教材)7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以及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奖、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
        2022年8月,发现新矿物——郑明华矿(Zhengminghuaite,IMA2022-047)正式获得批准,其发现对研究卡林型金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与成矿作用过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申报人名单:顾雪祥、章永梅、范光、李婷、董树义、彭义伟、张英帅、李羚。 2022年2月,发现新矿物——镁高铁角闪石(Magnesio-ferri-hornblende,IMA2021-100)正式获得批准,其发现对研究岩浆岩的成岩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时可为斑岩-矽卡岩矿床的岩体含矿性评价和找矿勘查提供重要的找矿矿物学标识。申报人名单:章永梅、顾雪祥*、李婷、范光、张英帅、王佳琳。

    代表性学术论文:
    (1)Gu XX, Zhang YM, Ge ZL, Chen WZ. Mineralization and genesis of the orogenicgold system in the Kalamaili area, East Junggar, Xinjiang, northwestern China.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Bulletin, 2023.
    (2)Zhang YM, Gu* XX, Rusk B, Mao W, Wang JL, Zheng SH. In-situ trace elements inquartz and K-feldspar from felsic igneous rocks: A titanium-in-K-feldspargeothermometer for natural magmatic systems. Journal of Petrology, 63:1-17.
    (3)Xu JC, Gu* XX, Zhang YM, Wang JL, He G, Zhou C, Liu RP. Geology, fluidinclusions, H-O isotope, and hydrothermal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of theDaqingshan orogenic gold deposit in Beishan orogenic belt, Xinjiang, NW China,Mineralium Deposita, 2021, 56: 325-342.
    (4)Gu XX, Zhang YM, Li BH, Dong SY, Xue CJ, Fu SH. Hydrocarbon- and ore-bearingbasinal fluids: A possible link beteen gold mineralization and hydrocarbonaccumulation in the Youjiang basin, South China. Mineralium Deposita, 2012, 47:663-682.
    (5) Gu XX, Zhang YM, Schulz O, Vavtar F,Liu JM, Zheng MH, Zheng L. The Woxi W–Sb–Audeposit in Hunan, South China: An example of Late Proterozoic sedimentaryexhalative (SEDEX)
主要专著、教材:
    (1)Gu XX, Liu JM, Schulz O, Vavtar F, Zheng MH. Jung-proterozoische submarinePrimäranreicherung und metamorphogene Weiterentwicklung der stratiformenW-Sb-Au-Erzlagerstätten vom “Typ Woxi” in Hunan (Süd-China). Vienna, Arch. f. Lagerst. forsch. Geol. B.-A., 23, 2002,204p.
    (2)Gu XX. Turbidite-hosted micro-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Chengdu: Chengdu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6, 239p.
    (3)顾雪祥,李葆华,章永梅,彭义伟,向中林. 矿床学研究方法及应用.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9, 815p.
    (4)顾雪祥,董连慧,王新利,彭义伟,向中林,章永梅. 西天山博罗科努铜钼金多金属成矿系统与靶区评价.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7, 225p.
    (5)顾雪祥,章永梅. 矿石学与矿相学.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21, 329p.
学术兼职:曾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先后担任《地学前缘》、《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现代地质》、《矿床地质》等刊物编委以及《Chemical Geology》、《Mineralium Deposita》、《Ore Geology Reviews》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
工作经历
  
2004.11 - 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教授
  
  
2001.7 - 2004.1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研究员
  
  
1998.1 - 2001.6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教授
  
  
1996.12 - 1997.12
  
  
成都理工学院
  
  
资源与经济系
  
  
教授
  
  
1994.12 - 1996.12
  
  
成都理工学院
  
  
资源与经济系
  
  
副教授
  
  
1988.7 - 1994.12
  
  
成都地质学院
  
  
矿产系
  
  
讲师
  
教育经历
  
1991.10 - 1994.5
  
  
茵斯布鲁克大学
  
  
矿床学与地球化学
  
  
博士
  
  
1985.9 - 1988.6
  
  
成都地质学院
  
  
矿床学
  
  
硕士
  
  
1981.9 - 1985.6
  
  
成都地质学院
  
  
放射性矿产地质
  
  
学士
  


学者简历-顾雪祥.pdf

600.37 KB, 下载次数: 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5

主题

3463

帖子

87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3
发表于 2024-2-11 15: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立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研究方向:
ResearcherID:  lqyang@cugb.edu.cn
ORCID:
成果量:224   被引频次:4,846   H指数:37   G指数:63
学术头衔:二级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特殊津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科研项目
  
[1] 杨立强;袁万明;王庆飞;邓军.三山岛-仓上金矿带成矿动力学及成因-勘查模型[Z].山东省黄金集团公司,20070101.
  
  
[2] 杨立强.三江成矿带中段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及靶区优选[Z].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十支队,20120501.
  
  
[3] 邓军;施光海;王长明;杨立强.三江特提斯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综合研究[Z].中国科技部,20090101.
  
  
[4] 邓军;王庆飞;杨立强.云南新生代金成矿系统研究[Z].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20060101.
  
  
[5] 杨立强.云南鹤庆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整装勘查与基础研究[Z].云南黄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40101.
  
  
[6] 杨立强;张良;李大鹏;和文言;李楠;于红;邱昆峰.克拉通典型地区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的示踪方法[Z].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20200601.
  
  
[7] 龚庆杰;汪明启;杨忠芳;邓军;刘宁强;杨立强.化探资料综合应用技术研究[Z].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110610.
  
  
[8] 杨立强.北戴河地区岩浆岩对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的指示意义[Z].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0101.
  
  
[9] 邓军;杨立强;袁万明.吉林省夹皮沟金矿田控矿规律与成矿预测[Z].中国黄金集团吉林省夹皮沟金矿,20080401.
  
  
[10] 杨立强;成秋明.复合成矿系统预测理论与勘查技术集成[Z].云南省地质调查局,20150714.
  

学者简历-杨立强.pdf

487.46 KB, 下载次数: 8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5

主题

3463

帖子

87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3
发表于 2024-2-12 08: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国臣  教授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研究方向:地质学
ResearcherID:  donggc@cugb.edu.cn
ORCID:
成果量:205   被引频次:6,379   H指数:35   G指数: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5

主题

3463

帖子

87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3
发表于 2024-2-12 15: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俊来  教授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研究方向:立足区域构造解析,深入开展显微构造研究,探索大地构造问题
ResearcherID:  jliu@cugb.edu.cn
ORCID:0000-0001-6460-9569
成果量:197   被引频次:3,305   H指数:29   G指数:52
个人简介:
  
    个人简历:
  
        男(1960.12—),二级教授,民盟盟员,天津静海人,博士生导师;
  
        1982年、1985年、1989年:分别在长春地质学院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4年-1995年:格廷根大学,博士后研究;
  
        1996年-现在:教授
  
        1998年l0月-11月: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Senior Fellow(应邀访问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广岛大学、静岗大学和日本地质调查所);
  
        2000年:长春科技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特聘教授;
  
        2000-2003年:吉林大学,教授
  
        2002-2003年: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3年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期间:2005-2007,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四届:2023-)
  
          国家特邀自然资源监察专员(2020-)
  
          民盟中央生态环境委员会:副主任(2013-)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2013-2017;第十三届:2018-2022)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2018-2022)
  
          国家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2015-2019)
  
          民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支部:主委(2006-2014)
  
          民盟北京市委:委员(2008-2014)
  
          政协吉林省委员会:委员(第八届、第九届; 1998-2003)
  
          政协吉林省委员会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2000-2003)
  
          民盟长春市委员会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2002-2003)
  
学术兼职: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1996-1997);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兼职教授(2003-2005)       吉林大学,兼职教授,(2013-)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专家(2013-) 中国地质学会理事 (2012-2017)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15-)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2009-)      显微构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999-)     岩石力学与固体力学学会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9-)     实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008-)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调中心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2013-)      中国地质学会纳米专业委员会委员(2015-)       中国地质学会境外地质研究会会员(2015-)      国际构造地质学家与大地构造学家协会:会员 (1996-)     中国地质学会会员、欧洲地球物理学会会员、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编委(曾任);     《世界地质》编委(曾任)     《地学前缘》编委(曾任)     《现代地质》编委(2011-)      《地质学报-中文版》副主编(2013-)     《地震地质》编委(曾任)
  
科研奖励: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及其他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30余项,分别与日本、德国、美国、越南、泰国、澳大利亚、缅甸、瑞士等国家地质学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科学研究成果先后在 Geology, EPSL, Tectonics, Earth-Science Reviews, GSA Bulletin,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Tectonophysics,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质学报(中、英文版)、岩石学报、地质科学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   科研获奖: 1998获得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奖银锤奖、国土资源部百名跨世纪人才。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7,排名第9/15) 红河-哀牢山-Song  Ma 构造与成矿,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0,排名第1/6)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伸展与再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2020,排名第1/3)
  
科研项目
  
  
[1] 刘俊来.J21221后续支出(3-2-2012-39,41172190)[Z].Y000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0926.
  
  
[2] 刘俊来;余心起.J21530的结余资金(3-2-2015-24)[Z].Y0000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1009.
  
  
[3] 刘俊来.K02844的结余资金(3-3-2015-16,973)[Z].k02844,20201021.
  
  
[4] 刘俊来.三江南段区域构造格架与大地构造演化[Z].科技部,20090101.
  
  
[5] 刘俊来;张宏远;许虹.三江南段-湄公河地区构造、岩浆与成矿作用研究[Z].国土资源部科技外事司,20081024.
  
  
[6] 陈永清;刘俊来;张宏远.三江-湄公河成矿带系列与成矿大地构造环境研究[Z].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071105.
  
  
[7] 刘俊来.三江特提斯南段新生代强应变带变质、变形耦合关系[Z].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20151008.
  
  
[8] 刘俊来.三道湾子及外围成矿构造与成矿矿物学研究[Z].黑龙江省地调院齐齐哈尔分院,20080702.
  
  
[9] 刘俊来.东北亚地壳演化与地质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第13次中韩地学国际学术研讨会)[Z].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71029.
  
  
[10] 刘俊来;张宏远.中下地壳剪切带中花岗岩岩浆流动-晶质塑性变形[Z].教育部,20111221.
  



学者简历-刘俊来.pdf

555 KB, 下载次数: 8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5

主题

3463

帖子

87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3
发表于 2024-2-13 08: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达  教授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研究方向:构造地质学
ResearcherID:  zhangda@cugb.edu.cn
成果量:178   被引频次:2,474   H指数:26   G指数: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5

主题

3463

帖子

87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3
发表于 2024-2-14 08: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薛春纪  教授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研究方向:
成果量:171   被引频次:2,900   H指数:31   G指数:47
  
科研项目
  
  
[1] 薛春纪.J21456的结余资金(3-2-2014-60-A)[Z].Y0000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0523.
  
  
[2] 薛春纪.东天山土屋-延东铜矿Re-Os同位素研究[Z].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0101.
  
  
[3] 薛春纪.东天山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与 斑岩型铜矿成矿关系研究[Z].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0101.
  
  
[4] 薛春纪.中亚造山带矿产[Z].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20230703.
  
  
[5] 薛春纪.中天山及其南北缘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成矿作用特征[Z].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0507.
  
  
[6] 薛春纪.云南金顶铅锌矿科学基地[Z].国土资源部、地科院矿产资源研究所,20100630.
  
  
[7] 薛春纪.兰坪盆地流体大规模成矿动力学机制[Z].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80626.
  
  
[8] 薛春纪.兰坪金顶及白秧坪流体大规模成矿中有机、无机物质研究[Z].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50130.
  
  
[9] 薛春纪.兰坪金顶超大型矿床硫化物组构和矿物化学研究[Z].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71020.
  
  
[10] 王建平;彭润民;王建国;王银宏;薛春纪;刘家军;杨永强;戚开静.典型示范区带区域成矿系统研究[Z].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20100422.
  

学者简历-薛春纪.pdf

491.94 KB, 下载次数: 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5

主题

3463

帖子

87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3
发表于 2024-2-15 21: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世红  教授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研究方向:大地构造学,古地磁学,前寒武纪地质,超大陆演化
ResearcherID:G-8926-2013 shzhang@cugb.edu.cn
ORCID:0000000160301612
成果量:168   被引频次:2,768   H指数:30   G指数:48
张世红,男,1964年生,河南省民权县人,无党派人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二级教授。1985年毕业于原长春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学专业,1992年获南京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曾出访和留学西澳大利亚大学、耶鲁大学。长期从事古地磁学与大地构造学研究,在前寒武纪超大陆演化、重大地质事件过程、造山带深部构造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成果。担任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学科编辑,《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等学术刊物编委,国际成冰纪划分投票委员,中国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多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s, Geology,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2003),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2021年当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GSA Fellow)。

学术兼职
  • 英国地质学会会刊学科编辑 (Journal of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ubject editor, 2016- ) 国际地层委员会 成冰纪地层划分投票委员 (2020-2024) 中国科学杂志社《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委 (2018-2027) 《地层学杂志》编委 (2019- ) 《城市地质》编委 (2006- ) 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磁性地层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2013- ) 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4- )、副主任委员 (2019- ) 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5- )、副主任委员 (2022- ) 中国地质学会城市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2020- )
科研奖励
  • 2014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 2009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200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2003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   
    科研项目
      
      
    [1] 张世红;李海燕.东特提斯二叠–三叠纪古地理解析:滇藏地区的古生物学、沉积学和古地磁学证据[Z].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20170316.
      
      
    [2] 张世红;韩以贵;颜丹平;李海燕.中亚剖面华北东段地壳断面构造实验研究[Z].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20090924.
      
      
    [3] 裴云鹏;王新强;张世红;史晓颖;张传恒.中元古代硫循环异常环境的地球微生物学过程[Z].科技部,20100801.
      
      
    [4] 张世红.中国北方地区中、新元古代及显生宙古地磁研究和古地理位置复原[Z].山东科技大学,20080620.
      
      
    [5] 张世红.中国北方地区古地磁[Z].山东科技大学(中石化前瞻性科技计划),20080326.
      
      
    [6] 张世红.中国南华纪-新近纪古地磁研究与古地理位置复原[Z].成都环境地质与资源开发研究所(中石化前瞻性计划),20080620.
      
      
    [7] 张世红;李海燕.中国及邻区泛非期构造、元古代地层及特提斯泥盆-三叠古地理研究[Z].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20130420.
      
      
    [8] 张世红.中国大陆块体的运动学特征与规律性研究[Z].国土资源部,20080620.
      
      
    [9] 张世红;李海燕.中国第三代岩相古地理编图[Z].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20090112.
      
      
    [10] 张世红;李海燕.亚洲元古宙重大地质事件系列对比及大地构造格架研究[Z].天津地质调查中心,20110510.
      


学者简历-张世红.pdf

461.49 KB, 下载次数: 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5

主题

3463

帖子

87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3
发表于 2024-2-17 15: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亚林  教授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研究方向:
ResearcherID:  liyalin@cugb.edu.cn
ORCID:
成果量:163   被引频次:1,802   H指数:22   G指数:38
科研项目
  
[1] 李亚林.2009年第一届世界青年地球科学家(YES)大会[Z].基金委地学部,20091012.
  
  
[2] 李亚林.J21235后续支出(3-2-2012-35,41172129)[Z].Y0000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0701.
  
  
[3] 李亚林.J216031的结余资金(3-2-2016-34)[Z].Y0000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0910.
  
  
[4] 李亚林.中新生代典型盆地沉积演化与油气潜力评估[Z].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180101.
  
  
[5] 王成善;魏玉帅;陈曦;胡滨;李亚林.伦坡拉、昌都盆地常规及非常规油气资源调查评价[Z].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20140604.
  
  
[6] 王成善;魏玉帅;胡滨;李亚林.伦坡拉盆地群石油地质条件研究与编图[Z].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20130530.
  
  
[7] 李亚林.全球古地理重建与深时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Z].科技部,20190801.
  
  
[8] 李亚林.北羌塘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研究[Z].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20161231.
  
  
[9] 李亚林.古地理与古气候重建综合研究[Z].YF192001/YF192001-J,20200429.
  
  
[10] 李亚林.古环境重建及对外生矿产资源分布的制约[Z].YF1808,20180307.
  



学者简历-李亚林.pdf

424.77 KB, 下载次数: 9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地论坛

GMT+8, 2024-11-1 13:35 , Processed in 0.023188 second(s), 19 queries .

联系我们:cugbbbs@126.com

Copyright © 2020 bjcugb.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