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588|回复: 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永飞院士团队专题讲座通知

[复制链接]

3350

主题

3478

帖子

88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83
发表于 2023-6-26 14: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应科学研究院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永飞院士团队将到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专题讲座。

时间:2023年6月29日8:30-18:00

地点:综合教学楼101



时间
题目
报告人
08:30-08:40
讲座简介
郑永飞 院士
08:40-09:30
俯冲带流体活动地球化学示踪
陈伊翔 教授
09:30-10:20
俯冲带脱水熔融与壳幔相互作用
陈仁旭 教授
10:20-11:10
造山带镁铁质岩浆岩地球化学
戴立群 教授
11:10-12:00
造山带长英质岩浆岩地球化学
赵子福 教授
12:10-14:20
午饭 & 午休
14:30-15:20
造山带地壳再造与深熔变质
高晓英 教授
15:20-16:10
变质岩矿物成因与碰撞造山带演化
夏琼霞 教授
16:10-17:00
汇聚板块边缘地球化学传输
郑永飞 院士
17:00-18:00
综合讨论


报告人简介:

郑永飞:1959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长丰县,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与行星科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主编。

199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首批“百人计划”,1994年获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6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5年当选美国矿物学会会士,2008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9年获长江学者成就奖,2015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7年当选美国/欧洲地球化学学会联合会士。

长期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在板块俯冲带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动力学、同位素体系理论模式及其地球化学应用、矿物同位素分馏系数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等方面取得了系统创新性重要成果。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973项目“深俯冲地壳的化学变化与差异折返”和“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大陆俯冲化学地球动力学”和重大项目“地球内部水的分布和效应”等。作为责任作者在国际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20余篇,部分论文已经被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SCI刊物他人引用18000余次(ISI论文引用排名榜进入世界地球科学家前50名)。

陈伊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俯冲带流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分别于2007和2013年在中国科大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SCI他引1500余次。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EPSL、GCA等期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30余篇,1篇被Web of Science网站列为高被引论文,1篇被国际地球化学学会Geochemical News网站推荐为“Top News”。应邀在2022年Goldschmidt会议上做主旨报告(Keynote Speaker)。201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201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2016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20年获得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青年科学家奖。现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化学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委(2023-20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联合学科发展战略“板块俯冲带”总体撰写组成员和项目秘书(2018-2021)。

陈仁旭:男,1981年出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俯冲带变质地球化学研究。在俯冲带流体活动和元素分异、变质锆石学、俯冲带变质作用、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先后承担了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项、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4项。已在国内外地学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SCI他引1700余次。2011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四),入选2017年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获2018年候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

戴立群:男,1986年出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造山带镁铁质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在俯冲古洋壳/大陆地壳物质再循环、壳幔相互作用过程中所涉及的交代熔流体性质、造山带地幔源区形成的化学地球动力学机制和岩浆演化过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Geology、EPSL、GCA、GSA Bulletin、JP、CG、G-Cubed和Litho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过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优青,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中科院人才项目等。2014年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 2016年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9年获中科学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20年获侯德封青年科学家奖,2021年获高山青年科学家奖。

赵子福:男,1973年出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球化学与行星科学系执行主任、地质学学科点点长,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化学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973项目课题、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课题/子课题等多项重要科研项目。主要从事俯冲带化学地球动力学、同位素体系理论计算及其地球化学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上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Geology, EPSL, GCA, GRL, JP, CG, GSAB, JMG, CMP, Lithos, OGR, AM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SCI他引12000余次,H-index 62,入选Elsevier 2020-2022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05年安徽青年科技奖、2006年“侯德封奖”、2009年“孙贤鉥奖”、2015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三完成人)。

高晓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0年公派至莫斯科国立大学地质系进行联合培养。2005和2008年分别获得莫斯科国立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大陆俯冲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和成因矿物学研究,特别是针对超高压变质岩中副矿物及熔流体包裹体的微区原位地球化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他引1000余次,其中第一作者/通讯论文40余篇。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17年获中国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8年获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2019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

夏琼霞: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得地质学学士学位,2003年和200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获得地球化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俯冲带变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在俯冲带变质脱水和部分熔融,变质锆石学、石榴石成因、转熔矿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SCI他引1200余次。201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2018年获中国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和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

研究生记学术报告2次(上、下午各1次),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科学研究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地论坛

GMT+8, 2024-11-22 16:47 , Processed in 0.016790 second(s), 17 queries .

联系我们:cugbbbs@126.com

Copyright © 2020 bjcugb.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