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校科学研究院王瑞教授的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经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运迎研究员将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作学术报告。 时间:2023年3月22日(星期三)下午15:00-17:30 地点:逸夫楼901(线上腾讯会议号:386 393 339)
题目1:古特提斯斑岩成矿系统:成矿特色与控矿机制 报告人:朱经经 报告摘要:与全球重要的大洋俯冲带相比,古特提斯带斑岩铜矿相对较少。古特提斯带斑岩铜矿有何特点?控矿机制是什么?成矿潜力如何?这些问题是矿床学界普遍关心和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本报告围绕古特提斯带斑岩成矿特色和控矿机制这一科学问题,利用实测岩浆氧逸度,明确了古特提斯俯冲带为典型的还原性成矿系统,不利于斑岩铜矿床的形成,但特殊条件下可形成夕卡岩型铜矿床;通过对中甸斑岩铜矿带的系统研究,揭示新元古代弧根是古特提斯碰撞带斑岩成矿的物质基础;针对典型斑岩铜矿床展开系统解剖,发现富S-Cl基性岩浆的注入触发了矿区尺度下的斑岩成矿。 朱经经简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获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曾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和劳伦森大学开展博士后工作,2019年回国并入选中科院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B类,2022年获得国家基金委优青项目资助。主要从事斑岩铜成矿系统研究,目前研究内容主要为特提斯成矿带斑岩铜矿成矿理论和预测工作。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主要刊发在矿床学领域EG、MD、OGR等重要期刊上,论文被SCI引用近1400次。
题目2:板块俯冲与物质循环过程研究—以中亚造山带为例
报告人:张运迎 报告摘要:板块俯冲是维系地球圈层间协同演化的关键,其引发的地球表层与内部之间的物质循环不仅影响着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还影响着地表环境演化和宜居性。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探究板块俯冲作用及其引发的物质循环已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内容。报告将围绕这一前沿主题,分享近年来张运迎研究员在俯冲带碳循环方式、俯冲带几何学样式、俯冲洋壳改造地幔机制等方面取得的一些认识。 张运迎简介: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2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2010年在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6-2019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香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8-2020.12在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从事高级研究助理工作;2021年9月起任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为板块俯冲过程、岩浆响应及物质循环、水圈-岩石圈相互作用及元素迁移机制等。发表国际SCI论文45篇,第一作者国际SCI论文12篇,主要发表在GCA、JGR-Solid Earth、Tectonics、American Mineralogist、CMP、GSA Bulletin和Lithos等国际主流期刊上。 研究生计学术报告一次,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院 科技处 2023年3月20日
|